SentiFin LogoSentiFin

美国关税冲击第三季度利润后,现代汽车仍维持盈利目标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路透社发布时间: 2025/10/30 16:59:00 (北京时间)
现代汽车
特朗普政府
汽车行业
贸易关税
电动汽车
企业盈利
The logo of Hyundai Motor India Limited is seen on a parked car in the company's stockyard, in the outskirts of Ahmedabad, India, October 8, 2024. REUTERS/Amit Dave Purchase Licensing Rights, opens new tab

新闻要点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下降29%,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的影响。然而,在美韩两国达成一项贸易协议,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后,该公司表示将维持全年营收和利润目标。美国是现代汽车最大的市场,贡献约40%的收入。 第三季度,美国关税使现代汽车损失了1.8万亿韩元,高于上一季度的8280亿韩元。尽管面临关税,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零售额仍增长了12.7%,这得益于对电动汽车(受益于已于9月底到期的税收减免)和高利润车型的关注。同时,该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增长了3.2%,主要由环保车型推动,其中绿色能源汽车占其在该地区总销售额的49%。 现代汽车计划在2026年增加混合动力车和豪华捷尼赛思轿车的销量,并考虑在美国工厂生产捷尼赛思混合动力车。公司还预测新兴市场销售将持续放缓。

背景介绍

本新闻发生于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于2024年11月再次当选后的2025年。特朗普政府在其两届任期内,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通过征收关税和重新谈判贸易协定,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就业。此前,美国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征收了钢铝关税,并对汽车进口威胁或实施了额外关税,以期纠正其认为不公平的贸易逆差。 对于现代汽车而言,美国市场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约占其总营收的40%。美国自2025年4月起对现代汽车征收25%的关税,给其盈利能力带来了显著压力。这一背景突显了全球汽车制造商在日益碎片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贸易环境中,面临的持续挑战和适应需求。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对全球汽车制造业和供应链有着怎样的更广泛影响? 答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即使在达成部分协议后,也继续向全球汽车制造商施加压力,促使它们重新评估并调整其全球战略。这种政策倾向于鼓励生产区域化,而非全球化,具体表现为: - 激励本土化生产: 关税作为一种成本壁垒,促使汽车制造商考虑将生产线迁至目标市场(如美国),以规避关税,并可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或补贴。 - 供应链重构: 为避免关税影响,企业被迫寻求替代的零部件供应来源,或推动其供应商也在当地建厂,从而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去风险化和区域化。 - 影响研发投资: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企业在研发和新车型投资上更为谨慎,倾向于投资那些能够迅速适应不同贸易环境的平台。 考虑到电动汽车税收优惠已到期,以及现代汽车对混合动力车和豪华车型的关注,其在美国的销售增长可持续性如何? 答案: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销售增长面临短期挑战,但其战略调整显示出长期适应性: - 短期挑战: 9月底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到期,可能会在短期内降低纯电动车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中。 - 战略重心转移: 现代汽车积极转向混合动力汽车(HEVs)和豪华捷尼赛思品牌,这是一种利润率更高、燃油效率更优的策略。混合动力车仍能满足部分环保需求,且不受纯电动车基础设施限制,是过渡期的明智选择。 - 本土化生产的潜在优势: 考虑在美国生产捷尼赛思混合动力车,不仅能规避未来的关税风险,还有望使其符合未来的美国本土化激励政策,从而为高端车型确保竞争优势。 美韩汽车关税协议,特别是关税税率的下调,如何解读特朗普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内的贸易谈判策略? 答案:美韩之间的关税协议,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揭示了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内贸易策略的几个关键特征: - 实用主义和交易性: 并非一味地维持高关税,而是显示出在获得某些对美国有利的承诺后,愿意通过谈判降低关税。这表明其贸易政策是高度交易性的,以结果为导向。 - 双边协议优先: 再次强调了与单个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的偏好,而非多边协定。这种方式允许美国在特定行业和伙伴关系中施加更大影响力,并争取具体让步。 - 平衡压力与合作: 协议的达成表明,尽管美国会施加压力,但并非旨在彻底切断贸易关系,而是寻求在对美国有利的条件下,与盟友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关键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