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观点 | 美中针锋相对的升级已成常态,而非偶然

全球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9 19:28:02 (北京时间)
稀土
半导体
中美科技战
供应链韧性
出口管制
观点 | 美中针锋相对的升级已成常态,而非偶然

新闻要点

北京已扩大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要求外国买家获得中国出口许可证,并将管制范围扩大到使用稀土或中国技术的外国制造产品。 华盛顿则以大幅提高关税作为回应,导致市场震荡,供应链主管们严阵以待。文章指出,这场冲突的利害关系具有系统性,中国在稀土加工和磁铁制造领域占据要害,而美国则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制裁和标准制定体系,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报道还强调了全球科技秩序从“一个系统”向“两个系统”转变的趋势,中国正通过DeepSeek、华为HarmonyOS NEXT和SiCarrier等本土创新,在软件、芯片和半导体设备领域挑战美国主导的科技架构。

背景介绍

稀土是高科技产品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矿产,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加工和磁铁制造环节。这赋予了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重要的战略影响力。 长期以来,全球科技秩序一直以美国为中心,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英伟达和英特尔等公司的产品和平台构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标准。然而,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中美两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并演变为频繁的“你来我往”的贸易和技术限制。

深度 AI 洞察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背后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什么? - 这不仅仅是贸易报复,更是中国在关键矿产和技术供应链中巩固其“不可或缺性”的长期战略布局。通过限制出口,北京旨在: - 提升议价能力: 在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谈判时,稀土成为重要的筹码。 - 加速本土替代: 迫使外国公司寻求中国境内的替代方案,或投资中国本土产业,从而进一步深化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 - 应对“脱钩”风险: 确保在西方国家试图建立非中国供应链时,自身仍能保持核心地位,甚至通过技术输出保持影响力。 美中“两个系统”的出现对全球科技创新和投资格局意味着什么? - 这标志着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转变,将对全球科技创新和投资产生深远影响: - 效率下降和成本上升: 企业将面临为不同系统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双重成本和复杂性,导致全球供应链效率降低,并可能推高产品成本。 - 技术分叉和碎片化: 创新可能在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导致技术标准和产品不兼容,限制了全球市场的规模效应。 - 投资流向的重塑: 资本将更倾向于支持能够跨越或主导其中一个系统的公司,或投资于能够为两个系统提供服务的“桥梁”技术。同时,国家安全考量将成为科技投资的重要筛选标准。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如何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风险与机遇? - 投资者需要采取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供应链策略: - 重新审视依赖性: 深入分析其投资组合中公司对单一地区或供应商的依赖程度,特别是对稀土、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依赖。 - 寻求多元化与本地化: 优先投资那些已在积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本地化或“友岸外包”的公司,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 关注技术自主与替代方案: 评估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如AI模型、操作系统、半导体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或替代技术方案的投资,这些能力将决定其在“两个系统”世界中的生存和发展。 - 警惕“脱钩”中的意外赢家和输家: 识别那些可能从供应链重塑、技术本地化政策中受益或受损的企业,例如,某些拥有稀土替代技术或国产化设备能力的中国公司可能迎来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