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厅考虑允许银行持有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报告
新闻要点
日本金融服务厅(FSA)正在审查相关规定,可能允许银行出于投资目的收购和持有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此举将标志着一项重大的政策转变,因为当前(2020年修订)的监管指导方针因波动性风险而实际上禁止银行持有加密货币。 FSA计划在即将召开的金融服务委员会会议上讨论这项改革,旨在使加密资产管理与股票和政府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保持一致。监管机构预计将探索一个框架,以管理加密货币相关的风险,如可能影响银行财务健康的剧烈价格波动。如果获批,FSA可能会在允许银行持有数字资产之前,施加资本和风险管理要求。 FSA还在考虑允许银行集团注册为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使其能够直接提供交易和托管服务。截至2025年2月,日本已注册超过1200万个加密货币账户,是五年前的约3.5倍。此外,FSA已寻求将加密货币监管从《支付服务法》转移到《金融商品交易法》(FIEA)之下,以加强投资者保护并使加密货币与证券法保持一致。日本三大银行也正联合推出与日元挂钩的稳定币。
背景介绍
自2020年修订以来,日本金融服务厅(FSA)的监管指导方针实际上禁止银行因波动性风险而持有加密货币。然而,日本的加密货币市场近年来经历了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2月,已注册的加密货币账户数量达到1200多万,是五年前的3.5倍。 FSA一直在积极推动对加密资产的更严格监管和制度化。例如,它已着手将加密货币监管从《支付服务法》转移到《金融商品交易法》(FIEA)之下,以加强投资者保护并使其与证券法保持一致。与此同时,日本主要的金融机构也表现出对数字资产领域的兴趣,例如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三井住友银行(SMBC)和瑞穗银行等三大银行正合作推出一种与日元挂钩的稳定币,旨在简化企业结算。
深度 AI 洞察
日本FSA允许银行持有加密货币的深层战略目标是什么,除了与传统金融接轨的表面原因? - 这可能旨在将日本定位为Web3和数字资产创新的全球领导者,吸引区块链人才和企业。 - 允许银行持有加密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受控的投资多元化工具,同时通过严格的资本和风险管理要求来限制潜在风险。 - 此举也是为了应对国内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其纳入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并巩固日本在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 此政策变化对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制度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允许银行持有加密货币可能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为银行将直接暴露于波动性资产。然而,FSA强调的严格风险管理和资本要求旨在减轻这些风险,可能促使其他司法管辖区也采取类似的分层监管方法。 - 这种机构参与将进一步推动加密货币的合法化和制度化,可能吸引更多传统投资者和资本流入,从而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深度。 - 如果日本的经验成功,它将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可行的监管框架,加速全球范围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的采纳,提升加密货币作为合法投资类别的地位。 在特朗普总统连任背景下,日本的这一举动如何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资产政策趋势相呼应或形成对比? - 日本的这一举措可能预示着全球范围内数字资产监管的“机构化”趋势。在特朗普政府下,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可能更倾向于创新和市场自由,但同时也会关注消费者保护和反洗钱。日本的先发策略可能鼓励美国和其他G7国家加快其自身的机构级加密货币整合。 - 日本的务实方法,即在严格监管框架下允许机构参与,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蓝本,尤其是在那些希望在不牺牲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拥抱数字创新的国家。 - 这也可能在全球数字资产竞争中为日本带来优势,特别是在亚洲,与寻求建立数字金融中心的司法管辖区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