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阿里巴巴押注人工智能以提振淘宝、天猫双十一销售额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6 22:12:01 (北京时间)
阿里巴巴
人工智能
电商
双十一
即时商务
阿里巴巴押注人工智能以提振淘宝、天猫双十一销售额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正利用人工智能(AI)将其在线市场转型为“综合性消费平台”,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重获增长势头。公司已启动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并在搜索和推荐引擎中首次大规模部署了生成式AI,将大型语言模型整合到其核心平台中。 淘宝和天猫正向其88VIP高收入会员提供价值500亿元人民币(约合70亿美元)的优惠券,并为所有消费者提供特定产品15%的直接折扣。此次活动被投资者和分析师视为衡量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晴雨表,尽管该业务面临消费支出低迷及来自拼多多、美团和字节跳动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报道指出,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2025年已翻倍,这得益于其在“即时商务”领域的显著进展,该领域结合了在线购物和即时配送。公司表示,全力推进入驻该领域使得淘宝App在8月份的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0%。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主要通过淘宝和天猫平台运营,长期以来一直是其核心收入来源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基石。然而,近年来,该业务面临来自拼多多(PDD Holdings)和字节跳动(ByteDance)旗下抖音等快速增长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中国整体消费支出增长放缓的挑战。 双十一购物节,又称“双11”或“11.11”,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购物狂欢节,对阿里巴巴而言,不仅是重要的销售驱动力,也是其电商业务健康状况和中国消费者信心的关键风向标。公司此前已通过战略调整和技术创新来应对市场变化,包括大力发展即时零售和内容电商。此次大规模整合AI,是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优化用户体验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

深度 AI 洞察

阿里巴巴大规模整合AI和构建“综合性消费平台”的战略动机是什么? 这反映了阿里巴巴在激烈的中国电商市场中采取的防御性和进攻性兼具的策略: - 防御性强化用户体验: 通过AI个性化搜索和推荐,旨在提升用户购物效率和乐趣,以抵御来自拼多多价格战和抖音内容电商的竞争。 - 进攻性拓展生态边界: “综合性消费平台”的愿景表明阿里巴巴正从纯粹的商品交易平台转向提供更广泛的消费服务,例如结合本地生活、社交互动等,以增加用户粘性。 - 数据驱动的价值变现: 深度整合AI使其能更有效地利用庞大的用户数据,精准营销,并可能开辟新的广告和增值服务收入来源,对抗主营电商业务增速放缓的趋势。 “即时商务”的强劲增长和股价上涨,在当前中国消费环境低迷的背景下,预示着什么? - 细分市场需求旺盛: 即时商务的成功表明,尽管整体消费面临压力,但消费者对便利性和效率的追求依然强烈,尤其是在高线城市和对时间敏感的场景下。 - 差异化竞争策略奏效: 阿里巴巴在“即时商务”领域的全力投入,使其能在一个新兴且高增长的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这与传统电商的价格竞争形成了有效区隔。 - 市场情绪的阶段性复苏: 股价翻倍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阿里巴巴战略调整的认可,以及对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复苏的预期。然而,这种复苏的持续性和广度仍需长期观察,毕竟整体消费信心和购买力并未完全恢复。 阿里巴巴的AI驱动战略可能面临哪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 技术投入与回报周期: 大规模部署和维护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和算力支持,其投资回报周期和实际效果仍需验证。 - 用户接受度与隐私问题: AI推荐可能存在“信息茧房”效应,过度个性化也可能引发用户对数据隐私的担忧,影响用户体验和平台信任。 - 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 其他科技巨头也在大力投资AI,阿里巴巴的先行优势可能被迅速模仿和追赶,导致竞争优势难以长期保持。 - 经济周期性波动: 尽管AI能提升效率,但最终销售额仍受宏观经济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若经济持续低迷,AI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