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给美国的教训:赢得人工智能竞赛需要的不仅仅是芯片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11 15:52:02 (北京时间)
阿里巴巴
英伟达
全栈AI
AI芯片
中美科技竞争
云计算
中国给美国的教训:赢得人工智能竞赛需要的不仅仅是芯片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公司年度云栖大会上,公布了阿里巴巴清晰的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目标是实现“人工超级智能”(ASI)。他表示,阿里巴巴的通义开源模型和云服务将成为未来的软件和计算基础设施,旨在成为“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提供商”。 这一战略蓝图不仅标志着阿里巴巴的战略升级,也突显了中美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文章指出,人工智能之战正日益在具备软件、硬件和应用全栈能力的“超大规模企业”之间展开。此消息公布后,阿里巴巴港股股价飙升至四年高点。一天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档播客中引用吴泳铭的言论,强调了在AI领域进行巨额投入的重要性。

背景介绍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和技术竞赛,中美两国科技巨头处于竞争前沿。美国自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于2024年11月连任)执政以来,持续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施加压力,尤其是在半导体和先进AI技术方面,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 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公司一直在大力投资AI研发,以应对外部挑战并抓住AI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机遇。此次阿里巴巴提出的“全栈AI服务提供商”目标,是在全球AI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谋求自主创新和建立完整生态系统的缩影。

深度 AI 洞察

阿里巴巴的全栈AI战略对中美AI竞争意味着什么,它如何超越了单纯的硬件角逐? 阿里巴巴的全栈AI战略标志着中美AI竞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最初的芯片硬件竞争转向更全面的生态系统之争。这意味着: - 战略重心转移: 竞争焦点不再仅限于谁拥有最先进的AI芯片,而是谁能整合从底层算力、模型框架、开发平台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能力,提供端到端的AI解决方案。 - 生态系统构建: 阿里巴巴旨在通过其开源模型(如通义)和云服务,建立一个强大的开发者和企业生态,使其AI基础设施成为行业标准,从而在AI应用和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 - 技术自主性提升: 面对美国对芯片的出口管制,全栈战略是实现更高技术自主性的必然选择,通过软件和服务的领先来弥补可能存在的硬件短板,并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这种“超大规模企业”之间的AI战争,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下,将如何影响全球技术供应链和国家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AI战争对全球技术供应链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 - 供应链“去风险化”加速: 各国和大型科技公司将进一步寻求建立本土化或区域化的AI技术堆栈,减少对单一国家或供应商的依赖,导致供应链进一步分裂和重组。 - 技术壁垒加剧: 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通过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和技术联盟,试图限制中国“全栈”能力的发展,促使中国加速内部研发,形成双重技术生态系统。 - 数据主权和标准之争: 随着AI服务的普及,数据主权和AI伦理标准的制定将成为新的国家安全优先事项,各国可能会推动各自的数据本地化和AI治理框架,增加跨国合作的复杂性。 如果AI竞赛确实从纯粹的芯片优势转向全栈能力,那么对阿里巴巴和英伟达等公司的长期投资意味着什么? 这一转变对相关公司的长期投资前景具有关键影响: - 对阿里巴巴: 全栈战略如果成功,将显著提升其在AI时代的市场领导地位,并为其云计算、电商及其他业务提供强大的AI赋能,从而带来长期价值增长。投资者需关注其执行能力、生态系统吸引力以及能否有效将AI技术转化为商业收入。 - 对英伟达: 虽然芯片仍是AI的基础,但其价值捕获可能面临挑战。英伟达需要超越单纯的硬件销售,深化其软件平台(如CUDA)和服务生态,或与全栈服务提供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其在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长期来看,其商业模式可能需要向更综合的AI平台解决方案转型。 - 行业整合: 具备全栈能力的巨头将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可能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中小型AI公司面临更大的收购或整合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