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尽管消费数据疲软、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股市仍旧上涨

大中华区
来源: FX Empire发布时间: 2025/10/09 17:45:01 (北京时间)
中国经济
中美贸易
半导体
稀土
消费数据
尽管消费数据疲软、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股市仍旧上涨

新闻要点

中国国庆黄金周数据显示消费疲软,未能达到北京设定的2025年GDP增长5%的目标预期。劳动力市场压力,如失业率上升(8月份为5.3%,青年失业率达18.6%)和工资疲软,持续影响消费者情绪和支出,削弱了刺激政策的有效性。 尽管短期挑战重重,世界银行仍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至4.8%。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将在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设定未来五年4.5%-5.0%的GDP增长目标,并强调消费拉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夕升级,美国呼吁扩大对华芯片制造工具禁令,而中国则限制稀土采掘和制造相关技术的出口。尽管消费数据不佳,但投资者对政策刺激的希望推动中国内地股市大涨,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均创下2025年新高。 即将到来的贸易数据、通胀数据、四中全会以及特朗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上的会晤,将成为未来影响市场情绪的关键因素。

背景介绍

2025年,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外部需求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设定了2025年GDP增长5%的目标,并寄希望于国内消费回升来支撑增长。 然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问题,尤其体现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使得通过刺激政策提振消费的努力效果有限。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持续紧张,两国在技术、贸易和供应链等领域的摩擦不断加剧,尤其是在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等战略性产业。

深度 AI 洞察

当前中国股市上涨的驱动力是否仅仅是政策预期,而非基本面改善?其可持续性如何? - 表面上,中国股市在消费数据疲软下逆势上涨,表明市场短期内更多地受到政策刺激预期(如四中全会将出台的五年规划和社保改革)的驱动,而非当下经济基本面的改善。 - 这种政策驱动型上涨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如果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未能显示出实质性改善,或者政策承诺未能有效转化为实际的消费增长,市场可能迅速回调。 - 投资者需要警惕“买预期,卖事实”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数据与市场走势脱节时。 中美在稀土和芯片技术上的相互限制,其深层战略意图和长期影响是什么? - 中美两国对关键技术和资源(如芯片制造工具和稀土)的出口限制,远不止是简单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地缘政治和技术霸权竞争的体现。 - 美国此举旨在延缓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化进程,防止其廉价芯片冲击全球市场,并维持自身在技术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力。 -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则是反制措施,意在利用其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增加美国及其盟友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成本和依赖性,从而在未来的贸易谈判中获取筹码。 - 长期来看,这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去风险化”和“友岸外包”趋势,导致两个平行且互不兼容的技术生态系统的形成,对全球经济效率和创新构成系统性风险。 考虑到特朗普总统的执政风格,APEC峰会上的中美贸易谈判可能有哪些非预期结果或策略转变? - 特朗普总统的谈判风格以不可预测性著称,他可能在峰会上采取强硬姿态,甚至突然升级关税,以争取更有利条件,或者出人意料地达成一项“大交易”。 - 峰会成果可能不会是明确的“达成协议”或“破裂”,而更可能是达成一个“框架协议”或“暂停谈判”,将具体细节留待后续。这种模糊性可能导致市场短期波动。 - 中国可能会在稀土出口限制等问题上做出有限让步,以换取美国在部分领域(如特定商品关税)的放松,但核心技术自主化的战略目标不会动摇。投资者应关注双方声明中关于技术竞争和供应链安全的措辞,这预示着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