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摩根士丹利表示,香港是全球投资者“重新发现”中国的“关键桥梁”

新闻要点
摩根士丹利表示,香港是连接全球投资者与中国不断增长的创新力量的“关键桥梁”。近期,包括美国长期策略基金在内的全球投资者正重返中国内地市场以重新评估当地公司。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投资银行主管Shane Zhang指出,此举为具长期投资视角的全球投资者提供了重建中国公司敞口的机会。香港股市基准指数已从四月美中关税紧张时期的低点上涨逾30%,接近四年高位。 推动此次反弹的因素包括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如年初的DeepSeek时刻)以及政府提振增长的努力。今年前八个月,香港交易所的日均成交额约为3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背景介绍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而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连任后依然复杂。尽管存在政治摩擦和持续的贸易与技术限制,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进步,促使一些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其投资策略。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与全球资本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然而,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对香港自治权的担忧,曾一度影响其作为投资门户的吸引力。最新的报告表明,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资产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正在得到“重新发现”。
深度 AI 洞察
全球投资者“重新发现”中国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 这种“重新发现”可能不仅仅是对短期市场反弹的反应,更体现了全球资产配置者在权衡风险与回报后,对中国作为长期增长引擎的战略性再定位。特朗普政府虽然对华态度强硬,但西方投资者可能认识到完全脱钩的成本过高,且中国市场在创新和消费升级方面仍具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 鉴于西方市场(特别是美国)可能面临的通胀压力和潜在经济放缓风险,中国资产在投资组合多元化和寻求非相关回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回归也可能是对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如支持房地产、提振消费)的信心体现,以及对中国AI等科技突破的认可。 在特朗普执政下,香港作为“关键桥梁”的战略意义有何变化? - 香港的“关键桥梁”作用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显得更加微妙和重要。它为全球资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渠道,既能接触中国资产,又能规避直接在中国内地可能面临的某些监管或政治风险。 - 对于中国而言,香港是其在维护金融稳定和吸引外资方面的“防火墙”和“减震器”。通过香港,中国可以间接吸引西方资本,即便美国政府仍在推行“小院高墙”策略。这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在国际市场融资和展示其长期价值的平台,以应对西方直接投资的潜在限制。 “重新发现”叙事面临哪些潜在逆风或被忽视的风险? - 尽管有“重新发现”的乐观情绪,但潜在的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朗普政府可能随时升级对华科技战或贸易限制,这可能迅速逆转投资者的情绪。 - 中国内部的监管环境变化、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收紧,可能会让一些投资者保持警惕。虽然AI创新令人鼓舞,但其商业化和盈利能力仍需时间验证。此外,全球供应链的持续重构也可能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