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理事米兰对关税引发的通胀担忧不以为然,称其并非“实质性驱动因素”

新闻要点
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周三强烈质疑关税是通胀主要原因的普遍观点,指出数据中没有证据表明关税是消费者价格上涨的“实质性驱动因素”。他认为,如果关税是主要因素,那么进口商品应比国内商品显示出更高的通胀率,但数据中并未出现这种分歧。 米兰的这一怀疑态度支撑了他对整体通胀前景更为乐观的看法,并以此论证应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还指出,债券市场对近期降息的温和反应验证了他的论点,即政策放松是正确之举。 此外,米兰对美国经济数据“质量下降”表示担忧,称调查回复率下降导致数据修正幅度大于往常,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挑战。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在10月份会议上降息的可能性为95.1%。
背景介绍
此新闻发生在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内执政。斯蒂芬·米兰是美联储理事,其观点因被一些评论家(如伊丽莎白·沃伦)视为“特朗普在美联储的傀儡”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他此前对降息持不同意见并被认为发出信号之后。 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持续辩论。美联储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实施了降息,但通胀前景仍不明朗,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政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米兰对数据质量的担忧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在评估经济状况时所面临的挑战。
深度 AI 洞察
美联储理事米兰对关税引发通胀的轻视,在特朗普政府执政下有何战略含义? - 米兰的立场可能被解读为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保持一致,这可能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形象。如果关税被视为不重要的通胀驱动因素,那么政府在实施进一步贸易壁垒时可能面临更少的货币政策阻力。 - 这也可能暗示美联储内部对通胀驱动因素的看法存在分歧,可能导致政策沟通的混乱。如果市场认为美联储内部存在政治影响,可能会损害其信誉和市场对未来政策路径的信心。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评估关税影响需要超越表面的通胀数据,深入分析其对供应链、企业盈利和国际贸易关系的长期结构性影响,尤其是在一个可能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环境中。 米兰对美国经济数据质量下降的担忧,将如何影响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指引的信心? - 对数据质量的担忧会直接侵蚀市场对美联储决策基础的信心。如果用于指导货币政策的初始数据被证明是不可靠的,那么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可能在评估经济状况和预测未来趋势时遇到更大的不确定性。 - 投资者可能会更加依赖替代数据源或非官方指标来形成自己的经济展望,这可能导致市场对美联储指引的反应不一,甚至出现分歧。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可能增加市场波动性。 - 此外,数据质量问题可能使美联储在沟通其政策理由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它可能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其决策所依据的数据基础。这可能导致美联储“相机抉择”的政策被市场误读或过度反应。 如果米兰基于住房成本降温的乐观通胀前景被证明是错误的,将对更广泛的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 如果住房成本未能如米兰所预期地大幅降温,且其他价格压力持续存在,那么美联储可能被迫在通胀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这与米兰倡导的宽松政策背道而驰。 - 这种政策转向将对利率敏感型资产(如房地产、高负债公司股票)造成严重打击,并可能导致债券市场重新定价,推高长期收益率。股市可能会因更高利率和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而承压。 - 此外,如果美联储因误判通胀而被迫“急刹车”,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并可能导致投资者转向避险资产,如黄金和美元。这将考验美联储在通胀预测上的信誉和市场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