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为何美联储助推的AI泡沫正在倒计时

新闻要点
文章指出,当前由美联储助推的AI热潮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泡沫,正进入倒计时阶段,其持续时间可能以季度而非年份计算。作者认为,行业内主要参与者正在通过盈利公司投资亏损公司的方式,在生态系统内部循环资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净现金需求。下一步可能涉及盈利公司出售股票以筹集现金,并将其投入亏损的AI企业。 文章将当前的AI泡沫与互联网泡沫进行对比,指出虽然当时存在欺诈行为,但目前的AI泡沫可能展现出更复杂的金融机制。例如,英伟达(Nvidia)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这笔资金可能通过租赁协议被OpenAI杠杆化用于芯片订单,从而反哺英伟达股价上涨。尽管OpenAI最新模型GPT-5的表现未能尽如人意,但作者推测,巨额资金可能使其继续追求通用人工智能,甚至支撑5000亿美元的估值。文章最后质疑,在中国低成本竞争者如DeepSeek出现的情况下,英伟达的芯片主导地位能否持续。
背景介绍
当前,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投资热潮,尤其是在芯片制造、数据中心和模型开发等领域,英伟达(Nvidia)等公司股价飙升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以OpenAI为代表的AI模型开发商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并持续推出新一代模型。市场普遍将AI视为下一代技术前沿,也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然而,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对估值泡沫和资金可持续性的担忧。历史上,互联网泡沫等科技泡沫曾导致大量公司破产和市场剧烈调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包括过去多年的低利率环境,也被一些分析师认为是助长资产泡沫的因素。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对当前AI领域的投资狂热及其潜在风险提出了警示。
深度 AI 洞察
当前AI泡沫的金融传导机制与互联网泡沫有何本质区别,这又如何影响其破裂的时机与方式? 文章暗示,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不成熟”的欺诈和直接亏损不同,当前的AI泡沫可能通过更复杂的资本循环和公司间相互持股来“延长生命”。 - 资金闭环与杠杆化: 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可能通过OpenAI的芯片采购订单反哺英伟达,形成一个内部循环,短期内降低了对外部新增资本的依赖。这使得泡沫在表面上更具“自我维持”能力,减缓了外部资本耗尽的速度。 - 估值逻辑的模糊化: 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数字之神”般潜力进行估值,引入了高度主观且难以证伪的叙事,使得传统估值方法失效,从而能支撑更高的非理性估值。 - 破裂方式: 这种机制可能不会像互联网泡沫那样,因大量初创公司现金耗尽而突然崩溃,而更可能在关键参与者(如英伟达)增长放缓、利润压力增大,或其内部循环机制因市场信心动摇而中断时,以更具系统性的方式逐步瓦解。 考虑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可能的财政刺激,美国政府是否真的会如文章所言,通过借贷资金注入AI泡沫以延长其寿命?这对美国国债市场会造成什么长期影响? 文章假设美国政府可能通过借贷向AI泡沫注资。在特朗普政府执政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但其动机和影响需深入分析。 - 动机: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AI领域的领先地位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通过财政支持保持AI领域的领先,符合其“美国优先”战略。此外,在经济面临潜在挑战时,刺激特定高增长领域也可能被视为提振经济的手段。 - 实施方式: 这种支持可能不会直接“注资泡沫”,而是通过扩大对AI研发项目的拨款、税收优惠、半导体产业补贴(如《芯片法案》的延续或扩大)等间接方式进行,以维护其“投资未来”的形象。 - 国债市场影响: 任何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如果通过新增国债发行来资助,都将进一步增加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消化,但长期来看,国债供过于求的风险将增加,可能推高长期利率,削弱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并最终侵蚀国债市场的稳定性,如文章所言,甚至“摧毁市场”。 中国低成本AI竞争者(如DeepSeek)的崛起对英伟达的芯片霸主地位构成何种威胁?这是否预示着AI硬件市场将走向商品化? DeepSeek等中国低成本AI竞争者的出现,预示着AI硬件市场可能面临结构性变化,对英伟达的垄断地位构成实质性挑战。 - 市场份额侵蚀: 随着中国AI公司在模型和硬件层面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成本效益的追求,它们将更倾向于支持本土或更具价格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从而蚕食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本土市场。 - 技术追赶与差异化挑战: 中国厂商在AI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投入巨大,虽然短期内可能难以超越英伟达的顶尖性能,但其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势使其在中低端市场具备竞争力,并可能在特定应用场景实现突破。这迫使英伟达需要持续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保持其在高端市场的技术领先和差异化优势。 - 市场商品化: 如果低成本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大部分AI应用的需求,那么AI芯片市场将逐渐从高利润、技术壁垒高的垄C型市场,向更具竞争、利润率趋薄的商品化市场发展。这将对英伟达的定价能力和盈利前景构成长期压力,迫使其调整商业模式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