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生物技术复兴:日益增强的药物创造能力吸引全球关注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10/04 16:40:00 (北京时间)
康方生物
依沃西
生物制药
药物研发
中国生物技术
中国生物技术复兴:日益增强的药物创造能力吸引全球关注

新闻要点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阿斯肯医药(Akeso)的癌症药物康方生物(ivonescimab)在一项晚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能够将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延迟五个月,优于美国巨头默克(Merck)的畅销药可瑞达(Keytruda)。这一成就被一些西方媒体比作中国药业的“DeepSeek时刻”,意指其以更低成本实现高性能突破。 康方生物的成功推动其股价飙升150%,并带动了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空前的许可交易量增长,表明跨国公司正认可中国在药物开发方面的实力。然而,分析师和专家质疑中国公司能否持续推出康方生物级别的成功药物,尤其是在高度复杂和受严格监管的生物制药领域,这可能并非容易实现颠覆性突破的沃土。

背景介绍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期,拥有全球第二多的新型药物研发项目。这一趋势得益于政府支持、庞大的患者基础以及日益提升的研发能力。此前,中国在创新药领域主要依赖仿制药和引进国外技术。 默克的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是全球最畅销的癌症药物之一,2024年销售额达295亿美元,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康方生物的ivonescimab(依沃西)作为一种新型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其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展现的优越性,标志着中国本土创新药物首次在关键领域超越全球领军产品,对全球生物制药格局构成潜在挑战。

深度 AI 洞察

中国生物科技的“DeepSeek时刻”是否预示着真正的颠覆性创新,还是更多地代表了高效的追赶策略? - 康方生物的ivonescimab在临床表现上超越了Keytruda,这无疑证明了中国在特定药物开发领域的强大执行力和成本效益。然而,文章也指出,这可能更多是“高效追赶”而非“颠覆性原创”。许多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可能擅长在现有靶点或机制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创新,而非开创全新的药物类别或治疗范式。 - 这种模式虽然能带来商业成功和市场份额增长,但其长期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真正的颠覆性创新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高风险容忍度以及全球领先的基础科学突破,这些是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仍在努力强化的方面。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特朗普政府执政的背景下,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如何平衡全球合作与国家安全审查? - 尽管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吸引了大量国际许可交易,但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加强对涉及敏感技术或国家安全领域的对外投资审查,生物制药作为高科技和战略性领域,很可能成为关注焦点。 - 中国公司可能需要更加审慎地选择国际合作伙伴,并预期在跨境交易中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和更长的审批时间。这可能促使中国公司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和“内循环”发展,同时寻求与非美国伙伴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评估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风险时,地缘政治因素将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考量,尤其是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中国生物科技的崛起将如何重塑全球制药巨头的竞争格局和研发策略? - 康方生物的成功案例表明,中国公司不仅能够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也能够成为有竞争力的创新者。这将迫使全球制药巨头重新评估其研发管线和市场策略。 - 跨国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尤其是在那些中国公司已展现出强大研发能力的疾病领域。这可能导致全球制药巨头更加积极地寻求在中国进行早期研发合作、股权投资,甚至并购中国有前景的生物技术公司,以确保其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中的地位并获取创新技术。 - 长期来看,这将推动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向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中国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