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新兴市场投资者应削减还是保留其中国敞口?

大中华区
来源: ETF Trends发布时间: 2025/10/04 20:14:00 (北京时间)
中国经济
新兴市场
机构投资
中美关系
AI技术
MCHI Chart

新闻要点

鉴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和美联储可能进一步降息,新兴市场敞口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然而,作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面临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使得投资者对其敞口的处理面临困境。 美国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剥离中国资产,此前2021年至2023年间有680亿美元流入中国。例如,印第安纳州和德克萨斯州已命令其公共退休系统出售中国持仓。 支持中国敞口的理由包括其庞大的经济规模、持续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股市的低相关性带来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效益,以及最近中国ETF(如MCHI)跑赢非中国新兴市场ETF的表现。 反对中国敞口的理由则包括2021年房地产危机遗留问题、经济复苏面临的障碍、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以及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带来的治理风险。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主题ETF今年仍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投资者可以通过ETF灵活地获得或避免中国敞口,也可以选择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基金,例如iShares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IEMG)。

背景介绍

全球经济正经历去美元化趋势,同时美联储可能进行降息,使得新兴市场(EM)对寻求增长和多元化的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巨大。 然而,自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此同时,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持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实施贸易关税和技术限制,并推动美国机构投资者削减对华投资,理由包括国家安全和经济“去风险化”考虑。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其中国投资策略。

深度 AI 洞察

除了表面上的经济担忧,美国各州政府剥离中国资产的深层战略目标是什么?这又将如何影响更广泛的资本流动? - 这不仅仅是经济“去风险化”,更是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各州推动与中国“脱钩”的政治和国家安全议程的体现。这些行动旨在削弱中国在高科技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影响力,并限制中国在美国供应链中的作用。 - 此类强制性剥离行动,即使规模相对较小,也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可能促使其他机构(包括私人养老金和捐赠基金)进行类似审查,从而加速全球资本重新配置,远离中国。 - 中国可能会通过深化与非美国贸易伙伴的经济关系,以及加强国内资本市场,来应对美国资本的撤离,以寻求资本来源的多元化和增强经济韧性。 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和其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投资者如何有效区分和评估其中国科技敞口中的真正创新与国家控制风险?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主导投资和产业政策确实能加速其技术进步,但投资者必须警惕与国有企业(SOEs)相关的治理问题和国家干预风险。许多“创新”公司可能仍然与国家有深度联系。 - 投资者应关注那些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公司治理方面展现出更高透明度的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更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国有企业固有的低效问题。 - 区分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公司的客户基础、收入来源、管理层独立性以及其技术是否具有真正的全球可迁移性,而非仅仅依赖国内补贴或市场保护。 如果美国继续推行对华“去风险化”政策,而中国经济复苏乏力,那么寻求新兴市场敞口的投资者应如何调整其投资组合,以平衡增长潜力与可控风险? - 投资者应考虑构建一个“中国+”策略,即在保留一定中国敞口以获取其增长潜力的同时,大幅增加对“新兴市场除中国外”(EMXC)基金的配置,以多元化风险并捕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 鉴于中国与美国市场相关性较低,将其作为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工具仍有价值,但应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子,而非简单地作为更广泛新兴市场的一部分。 - 密切关注地缘政治局势和政策变化,尤其是美国大选后的政策延续性,并根据中国政府为提振经济而采取的结构性改革和刺激措施的有效性,灵活调整中国敞口的比例。增加对东南亚、印度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配置,可以为长期增长提供替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