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鲁宾证实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正使用Linea构建其新的支付系统
新闻要点
Consensys首席执行官乔·鲁宾证实,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将使用以太坊二层网络Linea来构建其最近宣布的区块链支付结算平台。SWIFT此前宣布与Consensys及30多家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一个全天候实时加密支付系统,但未透露具体使用的区块链。 鲁宾在新加坡Token2049大会上确认了Linea的选择,并指出SWIFT首席执行官哈维尔·佩雷斯-塔索在向银行业宣布时未直接提及Linea,以“软启动”这一“重大新闻”。Linea由Consensys开发,是一个专注于扩展的二层网络,利用zk-EVM rollup技术,每秒可处理约1.5笔交易,费用仅为以太坊主网的十五分之一。目前,Linea的锁定总价值(TVL)达22.7亿美元,是以太坊二层网络中第四大。 SWIFT进入区块链支付领域意义重大,因其每年处理约150万亿美元的全球支付。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将参与Linea上SWIFT新区块链支付系统的试验。此举可能对瑞波币(XRP Ledger)构成竞争。鲁宾还强调了Linea在支付之外的更广泛潜力,例如实现“用户生成文明”,通过利用以太坊的无需信任结算层,赋能社区自下而上构建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
背景介绍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报文服务提供商,连接着全球数千家金融机构,每年通过传统银行渠道处理数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石。其系统以安全、可靠著称,但也因结算速度和成本问题而面临挑战。 以太坊二层(Layer 2)网络是为了解决以太坊主网的可扩展性、交易速度和高费用问题而设计的扩容方案。zk-EVM rollup是其中一种先进技术,通过零知识证明批量处理链下交易,然后将证明提交到主链,从而提高吞吐量并降低成本。Linea正是Consensys开发的zk-EVM rollup解决方案之一,旨在提供与以太坊虚拟机(EVM)兼容的开发环境。 传统金融机构(TradFi)近年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全天候结算。瑞波公司(Ripple)的XRP Ledger是较早为银行间跨境支付设计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之一,并在部分市场取得应用。SWIFT此次拥抱区块链,标志着传统金融巨头对该技术态度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在当前特朗普政府相对务实的技术创新政策背景下,这类探索受到更多关注。
深度 AI 洞察
SWIFT采用公共区块链二层网络Linea,而非完全私有或许可链,其战略意义何在? - SWIFT选择Linea,一个与公共以太坊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二层网络,而非完全封闭的私有链,表明其对公共区块链网络固有的安全性、透明性和潜在互操作性优势的认可。这可能预示着传统金融基础设施未来将更深入地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融合,而非仅仅在孤立的私有环境中复制区块链技术。 - 这一决策可能旨在利用以太坊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不断发展的技术栈,加速其新支付系统的开发和迭代。同时,通过Linea,SWIFT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满足其全球支付网络的规模化需求。 - 对投资者而言,这强化了以太坊生态系统作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核心的地位,并可能带动相关二层解决方案和DeFi协议的长期价值。 SWIFT进入区块链支付领域将如何影响现有加密原生支付解决方案及其跨境结算的竞争格局? - SWIFT每年处理150万亿美元的巨大交易量,其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核心业务,无疑将对瑞波币(XRP Ledger)等现有加密原生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构成巨大竞争压力。SWIFT的既有网络和信任基础,结合区块链的效率,可能使其在争夺市场份额时具有独特优势。 - 然而,SWIFT的参与也可能被视为对区块链支付技术本身的巨大验证,从而加速整个行业的成熟和主流采纳。这可能促使其他加密原生支付解决方案进一步创新,专注于特定利基市场或提供更深层次的去中心化优势。 - 长期来看,市场可能走向多元化,由少数几家传统巨头(如SWIFT)与更灵活、更具创新性的加密原生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需求。 乔·鲁宾提出Linea能实现“用户生成文明”的愿景,这对于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开发和投资者机会有何启示? - 鲁宾的愿景暗示Linea的长期潜力远超支付,它可能成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和Web3内容/应用开发的基础设施。尽管DAO在规模化方面仍面临挑战,但SWIFT的采用可能会为Linea带来巨大的关注、开发者资源和流动性,从而催生超出传统金融领域的新型去中心化应用。 -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指向了长期、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例如在Linea生态系统内孵化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工具以及新兴的去中心化内容平台。这要求投资者具备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Web3未来发展的深刻理解。 - 这种“自下而上”的文明构建理念,与传统政府和银行的“自上而下”结构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和社区驱动的数字未来,尽管其实现路径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