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价飙升107%,此前宣布将人工智能预算增至500亿美元以上并报告云业务强劲增长

新闻要点
阿里巴巴集团股价飙升,今年迄今已上涨107%,创下近四年新高,此前该公司宣布将人工智能支出增至500亿美元以上。首席执行官吴泳铭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并确认阿里巴巴将进一步增加其在人工智能模型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此前已计划三年内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530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正在全球扩张,计划在巴西、法国和荷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并推出其通义大模型和全栈人工智能服务。该公司报告称,第一财季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实现三位数增长,云业务销售额增长26%。联合创始人马云重新回归,领导公司战略,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云投资。受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影响,阿里巴巴正通过其平头哥部门开发自己的半导体,并与英伟达合作集成人工智能开发工具。
背景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和科技巨头,其业务涵盖零售、金融科技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近年来,该公司曾受到中国政府的科技行业监管打击,导致联合创始人马云一度淡出公众视野。 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正经历爆炸式增长,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投资该领域。同时,美中之间的技术竞争,特别是半导体领域的出口限制,促使中国科技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力度。
深度 AI 洞察
阿里巴巴的巨额AI投资真的是纯粹的市场驱动,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答案:阿里巴巴的AI投资无疑具有强大的市场驱动力,全球AI市场预计达4万亿美元的预测彰显了其商业潜力。然而,背后也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 - 国家战略协同: 在当前2025年,中国正致力于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尤其是在美国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对AI基础设施和自研芯片(平头哥)的投入,与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独立自主战略高度契合,这为其获得了政策层面的默许乃至支持。 - 竞争护城河: 巨额投入旨在构建技术壁垒,与其他中国科技巨头(腾讯、百度、京东)拉开差距。Qwen大模型和全栈AI服务是其对抗竞争、巩固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 - 马云回归的信号: 马云的重新掌舵并提出“让阿里巴巴再次伟大”的口号,不仅是内部士气的提振,更是向市场和政府发出的明确信号:阿里巴巴已重回增长轨道,并将AI视为未来核心战略,这可能有助于修复此前因监管打击而受损的投资者信心。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出口限制,对阿里巴巴的AI发展是阻碍还是另辟蹊径的催化剂? 答案:虽然美国芯片出口限制短期内无疑增加了技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但长期来看,它更像是阿里巴巴另辟蹊径的催化剂: - 加速本土替代: 限制直接推动了阿里巴巴平头哥部门在AI加速器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并已获得中国联通等客户。这有助于其构建更具韧性、不受外部地缘政治影响的供应链。 - 倒逼创新: 在外部技术供应受限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上,这可能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AI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 - 市场定位差异化: 通过自研芯片和深度集成,阿里巴巴可以更好地优化软硬件协同,形成独特的云AI生态系统,甚至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超越依赖通用芯片的竞争对手。 Cathie Wood重新投资阿里巴巴,这是否代表着西方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看法发生根本性转变? 答案:Cathie Wood的重新投资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将其解读为西方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看法的“根本性转变”可能为时过早: - 选择性回归: Wood女士提及了北京“更具支持性的立场”和阿里巴巴的“全球扩张”。这表明,她可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如政策回暖、公司战略清晰、估值吸引力)进行选择性投资,而非对整个中国科技板块的无差别看好。 - 风险偏好差异: Cathie Wood的投资策略以激进增长和颠覆性创新为重点,风险偏好较高,不一定代表主流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观点。许多大型机构可能仍对中国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持谨慎态度。 - 观望情绪仍在: 尽管出现积极迹象,但包括特朗普政府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的警惕并未消除。投资者将继续密切关注政策的持续性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以评估长期风险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