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报道:中国施压券商暂停香港RWA代币化业务

大中华区
来源: Decrypt发布时间: 2025/09/23 18:28:14 (北京时间)
中国证监会
香港证监会
实物资产代币化
数字资产监管
跨境资本流动
Hong Kong. Image: Shutterstock/Decrypt

新闻要点

据报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已向至少两家主要券商发出非正式指导,要求其暂停在香港的实物资产(RWA)代币化业务。此举与北京对数字资产的谨慎立场保持一致,尽管香港正积极推动其数字资产倡议,包括推出稳定币许可制度。 RWA代币化是将债券、股票、房地产或基金等受监管资产转换为基于区块链的代币。证监会此举似乎是出于风险管理考虑,旨在确保“强大、合法的业务”。尽管存在这些限制,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更多是监管机构采取的“审慎态度”,而非对机构对代币化资产潜在需求的根本性逆转。此举可能导致产品发布延迟和合规复杂性增加,并可能短期内减缓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资本流动。 然而,Clearpool等平台的首席执行官指出,对代币化信贷和支付融资的潜在需求并未改变,香港的明确监管框架仍为机构提供了发展空间。此番暂停被视为政策校准,而非方向性转变。

背景介绍

实物资产(RWA)代币化是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传统资产的流动性、透明度和效率。香港在过去一年中积极推动其成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的愿景,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公布了全面的发展路线图,并于2025年8月启动了新的稳定币许可制度,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兴趣。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内地自2021年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以来,一直对数字资产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政策。尽管上海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曾研究稳定币和区块链基础设施,但这被视为“分层实验”,而非全面自由化。这种背景凸显了香港在拥抱数字创新与中国内地保持谨慎监管姿态之间的微妙平衡。

深度 AI 洞察

中国暂停香港RWA代币化业务的实际战略考量是什么,这与其更广泛的金融控制目标有何关联? - 表面上是风险管理,但深层动机可能旨在巩固中国对金融创新和资本流动的控制权。北京可能希望在允许RWA代币化大规模发展之前,确保其完全可控且符合国家金融稳定和数据主权目标。 - 这可能是为未来发行数字人民币(e-CNY)并将其与受控的RWA生态系统整合铺路。通过限制离岸RWA活动,北京能更好地引导技术发展方向,避免潜在的资本外流风险,并确保任何大规模代币化尝试都处于其监管框架之下。 - 鉴于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和金融政策的持续强硬,中国可能也希望在数字金融前沿领域保持战略审慎,以避免任何可能被西方利用的潜在漏洞。 这一举动对香港作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长期雄心意味着什么,香港能否在内地压力下保持其独立性? - 短期内,这将给香港的数字资产发展蒙上阴影,特别是在跨境RWA产品方面。它可能导致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出现“数字鸿沟”,限制资金和技术在两地间的无缝流动。 - 长期来看,香港的独立监管框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仍是其优势,可以继续吸引非中国内地的全球数字资产公司。然而,与内地相关的RWA项目和中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在香港的代币化进程将面临持续的监管不确定性和挑战,迫使它们更严格地遵守北京的指导。 - 这可能促使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更多地寻求与国际市场(如新加坡、迪拜等)的合作,而非主要依赖其与内地的联系来发展这一新兴产业。 此次“暂停”对全球RWA代币化市场,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利用大中华区市场的参与者,会产生哪些更广泛的投资影响? - 对于全球希望进入大中华区市场的RWA代币化平台和发行方而言,这将增加不确定性和合规成本,可能导致其战略重心转向其他更开放的司法管辖区。 - 这强调了在数字资产领域,地缘政治和国家监管策略对市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在数字金融创新方面的政策差异和协调性。 - 尽管短期受阻,但RWA代币化的潜在效率和流动性优势并未改变。全球对此类资产的需求将继续增长,那些在监管协调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的地区和公司将最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