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印度央行经济学家支持暂停加息,因通胀降温且增长强劲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印度时报发布时间: 2025/09/23 17:12:14 (北京时间)
印度储备银行
货币政策
印度经济
利率
通货膨胀
印度央行经济学家支持暂停加息,因通胀降温且增长强劲

新闻要点

根据印度储备银行(RBI)行长主持的协商会议,多数经济学家建议暂停政策利率调整。此举是由于印度通胀降温,8月份零售通胀已连续第七个月低于RBI 4%的目标,达到2.7%,同时经济在4月至6月季度实现了7.8%的强劲增长。 然而,市场参与者预计会呼吁降息,理由是美国联邦储备局近期已降息,印度央行需要维持两国之间的利差。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于9月29日召开为期三天的会议,行长将于10月1日公布利率决定。自2月份以来,印度央行已将政策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至5.5%,并在8月份的上次会议中保持不变,尽管当时通胀已降至2.1%。 包括印度国家银行、巴克莱、野村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下一次政策会议将降息25个基点。SBI集团首席经济顾问Soumya Kanti Ghosh指出,尽管6月后降息门槛提高,但央行不应再次犯“第二类错误”,即在中性立场下不降息,并预测即使不削减商品及服务税,通胀在2027财年仍将保持温和。

背景介绍

印度储备银行(RBI)是印度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同时支持经济增长。其核心通胀目标设定为4%,并允许上下2个百分点的浮动区间。近期,印度经济表现出韧性,GDP增长强劲,但全球经济环境,特别是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印度)的资本流动和货币汇率构成重要外部影响。 在2025年,全球经济正应对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除了考虑国内通胀和增长,还必须密切关注主要央行(如美联储)的行动,以管理汇率稳定和资本外流风险。印度央行此前已采取了一系列宽松措施,包括降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将其货币政策立场从“宽松”转向“中性”。

深度 AI 洞察

1. 印度央行“中性”立场下,真正权衡的战略考量是什么,是否暗示其对当前经济状况的长期判断? - 印度央行“中性”立场并非简单地不干预,而是保留了在面对内外不确定性时灵活调整的政策空间。这表明其可能对低通胀的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的韧性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同时警惕潜在的通胀反弹或外部冲击。考虑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引发全球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降息对资本流动的潜在影响,RBI需要保留政策弹药。 - 维持金融稳定是优先事项。尽管通胀低于目标,但如果过快降息导致卢比大幅贬值,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和输入性通胀,从而损害金融稳定。这种“中性”姿态允许RBI在必要时收紧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或国内信贷泡沫。 2. 面对国内通胀降温和美联储降息的双重压力,印度央行降息或暂停利率调整的真正投资信号是什么? - 如果印度央行选择降息,这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增长的强力支持信号,并旨在维持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合理利差,以遏制资本外流。这将利好印度股市(特别是利率敏感型行业如金融、房地产),并可能导致卢比短期内小幅贬值,从而提振出口。然而,投资者需关注其对未来通胀预期的影响。 - 如果印度央行选择暂停利率调整,尽管这与部分市场预期相悖,但它可能传递出央行对通胀前景更为审慎的信号,或者其更侧重于通过非利率工具管理流动性。暂停可能有助于巩固卢比的稳定性,但短期内可能会让股市承压,尤其是在市场已定价降息的情况下,长期来看则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 3. 印度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对于国际投资者在中长期内配置印度资产有何更深层次的启示? - 印度央行的决策将揭示其在维护国内宏观稳定(低通胀、强增长)与应对全球货币政策差异(美联储降息)之间的优先级。如果RBI倾向于国内稳定,即便牺牲短期资本流入,也可能为长期投资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 长期来看,一个独立且审慎的央行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无论降息与否,如果RBI的决策是基于数据且沟通透明,都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国际投资者应关注印度央行如何平衡其通胀目标与增长目标,以及其对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这些才是决定印度资产长期吸引力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