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全球基金削减中国债券持仓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大中华区
来源: 华南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22 15:12:02 (北京时间)
中国债券
资本外流
摩根大通指数
中国股市
投资组合调整
全球基金削减中国债券持仓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新闻要点

海外基金在8月份减持中国主权债券,使其持仓量降至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达2.0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20亿美元),为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这占中国主权债务总额的5.2%。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兴趣正在减弱,其收益率低于美国国债。此次抛售凸显了投资者转向中国本地股票的趋势,推动沪深300指数从4月份低点上涨了25%以上。援引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新兴市场策略师张杰夫的观点,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在岸股票市场表现出更大兴趣,而对债券的兴趣较低,因为其绝对回报仍然相对较低,且经外汇对冲后的回报有所侵蚀。 摩根大通此前表示将削减中国债券在其旗舰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这一调整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资金外流,使中国债券市场面临更大压力。

背景介绍

截至2025年8月,全球投资者连续第三个月减持中国主权债券,导致其持仓量降至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 这一趋势与投资者将资金从中国债券转向本地股票的更广泛转变同时发生,沪深300指数已从4月份的低点上涨超过25%。此外,摩根大通宣布将削减中国债券在其旗舰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预计将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出压力。

深度 AI 洞察

外国资金为何同时减持中国债券并增持中国股票?这仅仅是风险偏好变化吗? - 这种现象反映的并非简单的风险偏好转变,而是对中国资产的“相对价值”和“结构性机会”的重新评估。在当前全球利率环境下,中国债券收益率相较于美国国债缺乏吸引力,且外汇对冲后的回报被侵蚀,使其防御性优势减弱。 - 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在经历调整后,其估值可能更具吸引力。沪深300指数从低点强劲反弹25%以上,表明市场可能预期政策支持或某些行业的基本面改善,吸引了寻求增长潜力的资金。这暗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是分化的,对具体资产类别和潜在回报的考量更为精细。 摩根大通削减中国债券权重对未来资本流动有何深层影响? - 摩根大通的指数调整不仅是技术性操作,更是对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信号灯”。作为全球重要的基准指数提供商,其决定会直接影响被动型基金的配置,并间接引导主动型基金的投资策略。 - 这种削减可能引发更多资金流出,尤其是在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仍持谨慎态度的背景下。它可能放缓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并促使中国政府重新审视其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吸引外资的策略。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中国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被结构性下调。 在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出? - 面对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出,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可能加大对华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将面临更大挑战。北京可能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准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以增强中国资产的内在吸引力。 - 另一方面,可能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管理国内流动性,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外国投资者回报的影响。此外,中国可能更侧重于吸引长期战略投资者,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热钱,并鼓励国内机构投资者发挥更大作用以对冲外部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