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亿万富翁肯·格里芬出售特斯拉股票并买入自2023年以来上涨1,100%的人工智能(AI)股票(提示:不是Palantir)

北美
来源: The Motley Fool发布时间: 2025/09/20 19:38:01 (北京时间)
肯·格里芬
英伟达
特斯拉
人工智能(AI)芯片
电动汽车
对冲基金策略
Image source: Getty Images.

新闻要点

Citadel Advisors的对冲基金经理肯·格里芬在2025年第二季度继续减持特斯拉股票,并大幅增持了英伟达,使其成为其第二大持仓。这一举动值得关注,因为格里芬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格里芬此前在过去八个季度中有七个季度减持英伟达,但在2025年第二季度大手笔买入,表明他对AI领域前景的重新评估。自2023年AI热潮开始以来,英伟达股价已上涨1,100%。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业务面临挑战,销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市场份额被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超越。尽管如此,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如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拥有巨大潜力,这些新兴业务被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视为未来估值的主要驱动力。然而,特斯拉目前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高达170倍,估值极高。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AI加速器)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其竞争优势不仅在于芯片性能,还在于其完整的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公司预计到本十年末,AI数据中心支出将从目前的6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为英伟达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华尔街预计英伟达未来三年每年盈利增长36%,目前50倍的市盈率被认为是合理的。

背景介绍

肯·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其管理的Citadel Advisors以卓越的投资业绩闻名,过去三年其表现超越标普500指数9个百分点,使其投资组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他的交易策略常被视为市场风向标。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先驱,近年来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同时,其CEO埃隆·马斯克的场外言行和公司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高风险、高回报领域的巨大投入,使得投资者对其未来估值存在两极分化的看法。 英伟达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激增,英伟达的GPU成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其市场份额和生态系统优势使其成为AI浪潮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深度 AI 洞察

Q: 肯·格里芬在2025年第二季度大规模增持英伟达,并减持特斯拉,这反映了其对当前AI投资格局和未来科技趋势的何种深层判断? A: 格里芬的举动可能表明了一种从高度投机性、多领域押注的“未来愿景”公司(特斯拉)向已确立市场领导地位、拥有强大生态系统护城河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英伟达)的战略转移。这暗示: - AI基础设施的确定性优于多元化创新: 市场更青睐于AI领域中那些已经证明其技术领先性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而非那些仍在探索多种高风险、远期回报机会的公司。 - 对AI长期增长的信心: 此次大笔买入发生在英伟达股价已大幅上涨之后,说明格里芬可能重新评估并深信英伟达在未来十年内作为AI核心硬件与软件供应商的不可替代性及其持续增长潜力。 - 对特斯拉估值风险的担忧: 尽管特斯拉在Robotaxi和Optimus方面有巨大潜力,但这些仍是高度未来的、未经证实的业务,而其电动汽车核心业务正面临压力。高估值需要这些宏伟愿景的成功兑现,格里芬可能认为这种风险/回报不对称性不具吸引力。 Q: 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却寄希望于Robotaxi和Optimus等新兴业务。这种战略是否能有效支撑其高估值?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A: 特斯拉的战略是将投资者的注意力从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转向其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登月计划”。支撑其高估值的核心逻辑依赖于这些新兴业务的巨大成功: - 机会: Robotaxi和Optimus确实代表了万亿美元级别的潜在市场。特斯拉在计算机视觉驱动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拥有独特优势,相比Waymo的昂贵传感器方案更具可扩展性。 - 挑战: - 执行风险: 大规模商业化Robotaxi和Optimus的工程和监管挑战巨大,短期内实现盈利和规模化存在不确定性。 - 竞争加剧: 自动驾驶领域竞争激烈,Waymo等先行者已在多城市提供服务。人形机器人领域虽处于早期,但未来竞争亦不容小觑。 - 估值与兑现: 当前170倍的市盈率已充分计入了这些高增长预期,任何执行上的延迟或低于预期的进展都可能对其股价造成巨大压力。 - 品牌形象: 埃隆·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对公司品牌造成损害,可能影响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看法。 Q: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否能够持续,特别是在潜在的“主权AI”和各国自研芯片浪潮下? A: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长期面临挑战: - 持续优势: 英伟达的强大不仅在于其GPU硬件性能,还在于其CUDA软件生态系统和完整的AI平台,这构成了极高的转换成本和进入壁垒。其新一代GPU(Blackwell和Rubin)的持续推出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 - 市场增长: 预计未来五年AI数据中心市场将增长400%以上,英伟达作为核心供应商将持续受益。 - 潜在风险与挑战: - 主权AI与自研芯片: 各国政府和大型科技公司出于数据安全和供应链韧性考虑,正积极推动“主权AI”和自研AI芯片。这可能导致对英伟达芯片的部分替代或市场碎片化。 - 技术竞争: AMD、英特尔以及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提供商都在加大自研AI芯片的投入,尽管目前难以匹敌英伟达,但长期可能侵蚀其市场份额。 - 反垄断审查: 随着其市场份额的扩大,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这可能对其业务模式和定价策略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