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第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特朗普的微量豁免政策仍将使联邦快递损失10亿美元

新闻要点
联邦快递(FedEx)公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营收达到22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83美元,均高于分析师预期。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国内业务的强劲增长和显著的成本削减措施。 然而,该公司对全年展望持谨慎态度,预计特朗普政府取消的微量豁免贸易政策将带来10亿美元的负面影响,主要冲击其利润丰厚的亚洲至美国航线,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货运。首席财务官John Dietrich指出,这笔损失主要体现在“联邦快递欧洲及亚洲(FEC)业务量损失的净成本”以及直接的贸易相关费用上。 尽管国际业务面临压力,联邦快递的美国国内包裹服务日均包裹量同比增长5%,并赢得了包括百思买在内的重要新客户,同时正在吸收亚马逊更多大件包裹业务。CEO Raj Subramaniam表示,尽管面临当前的贸易摩擦,“但公司在2027年及以后的基本业务非常强劲”。 该股周四上涨0.32%,盘后上涨5.48%,但年初至今下跌17.42%,全年累计下跌24.60%。
背景介绍
微量豁免政策(de minimis exemption)曾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税进入美国,极大地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商品。这项政策降低了国际小额贸易的成本和复杂性,对于依赖高效、低摩擦国际物流的包裹递送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特朗普政府已决定取消这项豁免政策。此举旨在平衡贸易关系、保护国内产业或应对特定贸易伙伴(如中国)的贸易行为。对于联邦快递这类全球包裹递送巨头而言,其国际业务,特别是连接亚洲和美国的高利润航线,严重依赖于此类贸易便利化政策。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取消微量豁免政策背后的深层战略考量是什么? 此举表面上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纠正贸易逆差,但其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可能包括: - 遏制中国电商崛起: 微量豁免政策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通道。取消该政策旨在提高中国商品对美出口成本,削弱其竞争力,从而限制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影响力。 - 施压盟友重新审视供应链: 这一政策可能促使美国盟友重新评估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鼓励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回流本土,符合“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的战略。 - 巩固国内制造业基础: 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政府试图为美国本土制造商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鼓励投资和就业,以实现经济的“再工业化”目标。 联邦快递如何可能调整其全球物流网络以应对地缘贸易政策的变化? 联邦快递的应对策略可能远不止吸收成本,而会涉及对其全球网络的根本性调整: - 多元化亚洲枢纽: 减少对中国航线的过度依赖,探索在东南亚(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或印度等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建立新的区域枢纽,以分散政策风险。 - 增强区域内物流能力: 加强美国国内以及北美、欧洲等主要消费市场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以适应全球供应链区域化的趋势,并抓住“近岸外包”带来的机遇。 - 技术驱动的合规优化: 投资更先进的自动化清关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以在高贸易壁垒环境下提高合规效率和降低运营复杂性,同时为客户提供更精细的贸易咨询服务。 这项政策对其他全球性或区域性物流公司有何潜在的连锁反应和投资影响? 该政策的影响将是多米诺骨牌式的,重塑全球物流格局,并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与风险: - 利好区域性物流玩家: 随着全球化逆流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兴起,专注于特定区域(如北美、欧洲内部)的物流公司将受益于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区域化趋势,其增长前景可能优于全球巨头。 - 加速“最后一英里”本地化: 跨境电商的成本增加将促使更多商家在目标市场设立本地仓储和分拨中心,从而利好专注于“最后一英里”配送的本地物流提供商和仓储地产公司。 - 对货运代理和清关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贸易复杂性的增加将提升对专业货运代理、报关行和贸易合规咨询服务的需求,拥有强大专业能力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