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升级芯片战,阿里巴巴和华为成为赢家

新闻要点
美国和中国在马德里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关税预计将维持,同时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出口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升至18.9%。 作为回应,北京升级了芯片战,全面禁止英伟达(Nvidia)人工智能芯片的销售,并大力推动国内科技发展。 此举导致英伟达股价下跌,但为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和华为创造了机遇。阿里巴巴已与中国联通达成AI芯片供应协议,并计划在三年内投资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华为也宣布计划在2026年第四季度推出Ascend 950PR芯片。 尽管经济存在下行风险,高盛仍将中国2025年增长预测上调至4.8%,预期中国政府将推出有力的刺激措施以支持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并看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长的实力。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今年以来表现强劲。
背景介绍
美中之间的贸易和技术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实施了多项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以遏制其军事和AI发展。 这些限制促使中国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以实现半导体供应链的独立。此外,中国经济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中面临结构性挑战,包括外部需求疲软、国内消费不振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导致北京面临实现其GDP增长目标的压力。
深度 AI 洞察
超越产业保护,中国全面禁止英伟达芯片的战略影响及其对全球科技供应链的长期意义是什么? - 这项全面禁令标志着中国在全球AI和半导体领域寻求更大战略自主权的决心。它将加速国内替代方案的开发和部署,可能导致一个更加两极分化的技术生态系统,即中国致力于建设完全独立的AI基础设施。 - 长期来看,这可能促使中国在AI硬件和软件标准上与西方脱钩,形成一套由本土企业主导的技术范式。这不仅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效率,也可能在AI伦理、数据治理和应用方面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径。 - 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将迫使其加速多元化策略,寻找新的增长区域或加大对其他AI应用领域的投入。然而,这也可能削弱其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地位,因为中国市场是AI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场所。 考虑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明显困境(失业率上升、出口下滑)和持续的贸易战,高盛为何上调其增长预测?投资者应审视哪些潜在假设? - 高盛的乐观预期很可能基于对中国政府将推出大规模、有针对性刺激措施的强烈信念,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AI)方面。投资者应审视这些刺激措施的实际规模、范围和有效性,以及它们能否解决深层的结构性问题,而非仅仅提供短期提振。 - 这种预测可能过分强调中国在AI领域的“新兴实力”作为新的增长引擎,而低估了与贸易战升级、国内消费疲软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长期逆风。投资者需要警惕,如果刺激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高盛的预测可能存在显著的下行风险。 - 此外,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解读也可能存在偏差,官方数据与市场体感之间有时存在差异。在评估中国经济前景时,除了官方数据和分析师报告外,还需结合对私营部门信心、企业利润率和就业趋势的独立评估。 特朗普政府治下,美中“代理人贸易战”可能会如何演变?除了直接关税和禁令之外,这种升级对跨国公司(MNCs)带来了哪些不明显的风险? - “代理人贸易战”表明,美中冲突将通过第三方国家和非传统手段进行。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加大对盟友施压,要求它们在技术、供应链和市场准入方面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例如此前对欧盟施压要求提高对华关税。这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碎片化,使得跨国公司面临复杂的合规挑战和运营成本增加。 - 不明显的风险包括:供应链地缘政治化,企业被迫在“美国阵营”和“中国阵营”之间做出选择,导致效率低下和全球化红利减少;技术标准分歧,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增加产品开发和市场准入的复杂性;以及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风险,各国加强数据本地化要求和网络审查,增加跨国数据流动的难度和成本。 - 此外,中国可能会采取非对称反制措施,例如针对特定美国企业或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强化网络安全审查或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这些都将对在华运营的跨国公司构成重大且难以预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