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推动深化东南亚贸易联系以抵御美国压力

亚洲(不含大中华区和日本)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9/18 14:38:15 (北京时间)
中国
东盟
中美贸易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
供应链多元化
中国推动深化东南亚贸易联系以抵御美国压力

新闻要点

中国副主席韩正呼吁中国与东南亚深化战略协同,以应对美国贸易战,并推动升级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协议。他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中国旨在加强与东盟十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并巩固我们共享共同体的纽带”,同时拓展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合作。 此举正值北京努力将自身定位为东南亚最可靠的经济伙伴,以应对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给双方出口商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和东盟已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在此次美国关税战中,东盟对中国的贸易策略变得尤为关键,8月份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长22.5%,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的下滑。然而,北京也担忧华盛顿试图离间中国与东盟,美国官员曾指责东南亚国家充当中国商品的转运中心。中国在6月曾警告其他国家不要签署损害中国利益的美国贸易协议。

背景介绍

自2020年以来,东盟已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凸显了该地区对于中国经济韧性和贸易策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 美国还多次指责东南亚国家充当中国商品的转运枢纽,以规避对华关税,这促使美国对部分东南亚国家施加贸易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寻求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作为对抗美国“脱钩”战略和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深度 AI 洞察

1. 在美国压力下,中国深化东盟贸易联系的深层战略动机是什么? 中国此举超越了单纯的贸易额考量,是多层面的战略布局: - 经济韧性与供应链重塑: 确保关键供应链的稳定,尤其是在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出口管制实现“脱钩”的背景下。东盟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可为中国提供替代性的生产和出口路径。 - 地缘政治影响力与区域领导力: 通过经济合作巩固其在亚洲的区域领导地位,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以此作为对抗美国印太战略的制衡力量。 - 技术合作与标准制定: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和前沿技术领域与东盟建立合作,不仅能推动共同发展,更能在未来全球技术标准和治理中争取更大话语权,避免被西方主导。 2. 东盟国家将如何平衡中国经济利益与美国地缘政治及贸易压力? 东盟成员国将采取务实的“对冲”策略,而非选边站队: - 经济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东盟将继续利用其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地位,吸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多方的投资,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 -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 面对外部压力,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加速,以增强其集体谈判能力和区域经济韧性,例如推动RCEP等现有协议的深化落实。 - 战略模糊与灵活外交: 东盟国家将避免明确站队,而是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在经济上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同时在安全和战略议题上与美国及其他西方伙伴保持接触,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 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对在该地区运营的跨国公司有何长期投资影响? 这种竞争将导致供应链的根本性重构和投资策略的调整: - “中国+1”或“东盟+N”策略加速: 跨国公司将加速把部分生产和供应链环节从中国转移到东盟,以规避关税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东盟内部的特定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 区域内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 随着区域贸易协议的深化和中美各自贸易联盟的形成,企业将面临更复杂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潜在的非关税壁垒。理解并适应这些区域性贸易框架至关重要。 - 技术标准与数据治理碎片化: 随着中美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加剧,东盟国家可能被迫选择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治理框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投资的公司需警惕潜在的技术“分裂”风险和合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