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在香港推出5亿美元数字资产资金库基金
新闻要点
总部位于香港的HashKey集团宣布推出一支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资金库(DAT)投资基金,初期将重点关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表现。该基金采用永续、仅限机构的结构,允许定期申购和赎回,类似于开放式加密对冲基金,而非被动型ETF,旨在投资部署DAT策略的项目和公司。 HashKey表示,此举正值纳斯达克加强对上市公司加密货币持有的审查之际,这预示着行业进入“适者生存”阶段。公司强调,DAT基金更符合加密市场全天候、高波动的特性,并将其视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据最新财报,HashKey管理着超过120亿港元(15亿美元)的客户资产,并运营持牌交易所、ETF和以太坊Layer-2链。
背景介绍
香港一直在积极推动自身成为全球机构加密货币中心。2024年4月,香港成为亚洲首个批准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司法管辖区,当地监管机构明确以太坊并非证券,这一明确性在当时领先于美国市场。 进入2025年,香港进一步扩大了加密货币监管框架。2025年6月,当局允许专业投资者进行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并调整了税收规则以吸引数字资产基金和家族办公室。同期,香港还推出了LEAP框架,为持牌稳定币发行以及代币化债券和更广泛的RWA(实物资产)代币化铺平了道路,旨在将数字资产与现实世界应用连接起来。到2025年7月,香港已完成第三次代币化绿色政府债券发行,显示出将数字债券发行常态化的意图。
深度 AI 洞察
香港加速发展加密资产中心的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地缘战略考量,尤其是在中国大陆数字人民币战略和特朗普政府下美国加密政策演变背景下? - 香港作为独立的金融特区,其积极拥抱全球加密资产的姿态,可能被北京视为一个受控的“试验场”或“窗口”,用以观察和参与全球Web3和数字经济前沿,同时避免将大陆内部金融体系直接暴露于波动性和监管挑战之中。 - 这种策略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保持影响力,同时又巧妙地规避了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上的不确定性,吸引那些寻求更明确、更开放监管环境的国际资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潜在主导地位。 - 香港的明确监管框架,尤其是对以太坊非证券的认定,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确定性,这可能促使国际机构将部分战略重心从美国转移到香港,从而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一种监管竞争和资本分流。 HashKey的“数字资产资金库基金”与现有加密ETF有何根本区别,它旨在利用哪些特定的市场低效或机会? - 与被动跟踪指数的ETF不同,HashKey的DAT基金是一个主动管理型工具,专注于投资部署DAT策略的项目和公司,而非简单地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本身。这意味着它追求的是通过策略性投资获取超额收益(alpha),而不仅仅是市场贝塔。 - 该基金的“永续、机构专用”结构允许更灵活的申购和赎回,这使得基金能够更好地适应加密市场的高波动性和24/7交易特性,从而可能通过更积极的资产配置、套利和风险管理策略来优化回报。 - 其目标市场可能是那些寻求超越传统加密货币敞口、希望参与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更深层次价值创造的机构投资者,例如通过DeFi收益耕作、NFT基础设施投资或新兴区块链协议的孵化等方式。 考虑到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固有的监管差异,机构投资者拥抱香港加密生态系统可能面临哪些潜在的长期风险和回报? - 回报方面:香港清晰且不断完善的监管框架(如对ETF、衍生品、稳定币和RWA代币化的支持)为机构提供了合法且受保护的进入加密市场的途径,降低了合规风险。其作为连接东西方金融的桥梁,能够接触到亚洲日益增长的财富和对数字资产的需求。 - 风险方面:尽管香港享有高度自治,但其长期政策走向仍可能受到北京的间接影响。如果未来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发生重大转变,或与香港的“一国两制”框架出现紧张,可能会给在香港运营的数字资产机构带来不确定性。此外,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如香港与美国)的互操作性和监管协调挑战,也可能增加跨境业务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