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新动态或将持续推动比特币未来数年走高

新闻要点
文章指出,比特币目前正面临供应有限而需求旺盛的局面。在2024年4月减半后,每日新增比特币供应量约为450枚,这一数量在未来减半事件中将继续减少。然而,美国现货ETF和企业财库配置等新的结构性买家,正以远超每日新增供应的速度吸收比特币,平均每天购买量分别达到1430枚和1755枚。 这种供需失衡是结构性的,且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当长期投资者和结构性买家持续吸收供应时,价格发现机制将转变为说服现有持有者出售其比特币,这通常需要更高的价格。尽管存在潜在的短期回调风险,如ETF资金流出或宏观经济逆风,但只要ETF和企业持续净流入,比特币价格就倾向于上涨。
背景介绍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其供应量上限为2100万枚。其核心机制之一是“减半”,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将矿工获得的新比特币奖励减少一半。上一次减半发生在2024年4月,将每日新增比特币供应量从900枚降至450枚。 2024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首批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为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受监管的比特币投资渠道,极大地增加了市场需求。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比特币纳入其公司财库,作为一种储备资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需求压力。
深度 AI 洞察
这种结构性需求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什么,它能否持续超越短期市场波动? - 机构和企业将比特币视为一种对冲通胀、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工具,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主权债务高企的背景下。 - 在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任期内,虽然其政府可能倾向于减少加密货币监管的不确定性以促进创新,但同时也会警惕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这种双重态度可能促使机构在监管相对清晰的领域(如ETF)加速配置,以锁定先发优势。 - 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也可能将其视为一种“新黄金”或“数字黄金”,以满足客户对另类资产配置的需求,并利用其潜在的非相关性。 当价格发现机制主要依赖于说服现有“囤币者”出售时,长期市场动态会如何演变? - “囤币者”(HODLers)的信念通常非常坚定,他们的出售意愿较低,除非价格达到极高的水平,这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从而在需求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放大价格上涨的幅度。 - 长期来看,这将强化比特币作为稀缺数字资产的叙事,并可能吸引更多寻求资产保值而非短期投机的投资者,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成熟、波动性相对降低的市场结构。 - 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优先”的经济策略可能促使更多美国本土企业和投资者将资金配置于被视为“数字主权资产”的比特币,而非受外国政策影响的传统资产,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的“囤币”倾向。 除了文章提及的短期风险,还有哪些潜在的“黑天鹅”事件或未被充分考量的长期风险可能颠覆这种看涨趋势? - 量子计算突破: 尽管目前仍是理论层面,但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可能威胁到比特币的加密安全性,从而从根本上动摇其价值基础,尽管社区可能会有应对措施。 - 全球协同监管或禁令: 尽管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加密创新,但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达成共识,实施更为严厉、协同的监管甚至禁令,特别是针对稳定币和CBDC(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可能对去中心化加密货币构成系统性冲击。 - 重大技术漏洞或协议失败: 任何核心代码或网络安全方面的重大、无法修复的漏洞都可能侵蚀市场信任,导致价值暴跌。虽然比特币协议经过多年验证,但其复杂性仍存在未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