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Klarna重启IPO计划,目标募资12.7亿美元

北美
来源: TechCrunch发布时间: 2025/09/03 17:14:22 (北京时间)
Klarna
首次公开募股
先买后付
金融科技
估值
Image Credits:Klarna

新闻要点

瑞典“先买后付”(BNPL)初创公司Klarna及其股东正在重启其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目标是筹集高达12.7亿美元的资金,这将使该公司估值达到140亿美元。 Klarna及其部分股东计划以每股35至37美元的价格出售约3430万股股票。其中,Klarna将从约560万股股票中获得收益,而其股东将出售近2900万股股票。该公司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KLAR”。 Klarna此前曾因BNPL模式的巨大成功而备受期待,其估值在2021年曾达到450亿美元。然而,随着零利率政策(ZIRP)时代结束和风险投资估值泡沫破裂,其估值大幅缩水85%至65亿美元,导致IPO计划一再推迟。 尽管如此,Klarna的业绩持续增长,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4%至8.23亿美元,商品交易总额增长14%至69亿美元。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净亏损已从去年同期的9200万美元减少42%至5300万美元。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是此次发行的牵头银行。

背景介绍

Klarna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提供“先买后付”(BNPL)服务。该公司在后疫情时代的消费热潮中迅速崛起,其BNPL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采用。2021年,受益于低利率环境和风险投资的狂热,Klarna的估值一度飙升至450亿美元,成为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央行(包括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结束了零利率政策(ZIRP)时代,市场流动性急剧收缩。这导致科技股和高增长型公司的估值大幅修正,风险投资市场也随之降温。Klarna的估值在2022年大幅缩水85%至65亿美元,反映了市场对高增长、高亏损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重新评估。此次IPO是Klarna在经历估值大幅调整后,重新寻求公开市场融资的重要一步。

深度 AI 洞察

Klarna在大幅估值缩水后重启IPO,这对于更广泛的金融科技和BNPL行业发出了什么信号? - 这表明金融科技行业正在从“不惜一切代价求增长”的模式转向更注重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Klarna接受较低估值上市,可能预示着其他曾被高估的科技公司也将面临类似的估值重置,为市场带来更多合理定价的IPO机会。 - 鉴于Klarna在BNPL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和不断改善的财务状况(亏损收窄),其成功上市可能为仍处于观望状态的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打开IPO窗口,尤其是在市场情绪出现边际改善的情况下。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如何影响投资者对Klarna IPO的接受度? - 在2025年,尽管通胀可能有所缓和,但利率仍可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对依赖低廉资金的BNPL模式构成持续挑战。高利率会增加Klarna的融资成本,并可能导致消费者信贷风险上升,从而挤压公司利润率。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国内经济稳定和传统产业,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特定监管审查可能加强,尤其是在消费者保护和数据隐私方面。投资者在评估Klarna时,可能需要权衡潜在的监管逆风。 投资者在考虑Klarna的IPO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风险和机遇? - 风险: 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自传统银行和新兴支付公司)、经济下行时期消费者信贷违约风险上升,以及市场对高估值科技股的持续谨慎。 - 机遇: Klarna在全球BNPL市场中的强大品牌和客户基础、不断增长的商品交易总额和收入、亏损的显著收窄表明其正走向盈利,以及BNPL服务在特定消费群体中仍有渗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