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中国股市泡沫担忧可能言过其实的四个原因

大中华区
来源: 南华早报发布时间: 2025/08/28 17:45:00 (北京时间)
中国股市
市场反弹
经济脱节
估值修复
宏观经济
中国股市泡沫担忧可能言过其实的四个原因

新闻要点

尽管中国经济疲软与股市活跃之间存在脱节,但文章指出对中国股市泡沫的担忧可能言过其实。在2024年2月初触及低点后,中国股市自2024年9月11日以来经历了显著反弹,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了51%和37%,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75%。 此次反弹使中国在过去一年中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票市场之一,仅在最近一个月内,中国在岸股市市值就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然而,文章也指出,长期熊市背后的主要因素——国内需求普遍疲软和房地产危机——依然存在。 美国银行指出中国经济下行与股市活跃之间存在“巨大分歧”,而法国兴业银行甚至表示上海综合指数在某些指标上已处于泡沫区间。因此,市场对此次反弹的可持续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如果经济增长持续疲弱与股价上涨之间的脱节成为主导情绪,可能会引发无序回调。

背景介绍

从2021年2月的高点到2024年2月初,中国股市经历了长期的熊市,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跌幅均超过40-50%。导致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下行、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北京政府在刺激政策上的谨慎态度以及美国科技股市场的强劲吸引力。 在此期间,“做空”中国股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交易之一。2024年1月,美国银行的亚洲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长期的失望让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望而却步”。然而,到2025年8月,市场情绪已发生显著转变,中国股市的表现令人瞩目。

深度 AI 洞察

当前中国股市“脱节式”反弹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而非表面上的经济改善? 此次反弹并非简单的经济复苏信号,而是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 超跌反弹与估值修复: 中国股市在长时间熊市后普遍被严重低估,为寻求价值的投资者提供了入场机会。 - 政策预期管理与“国家队”干预: 北京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释放稳定市场信号,并可能通过“国家队”资金进行托底,防止市场失控,从而提振了信心。 - 全球资金再平衡: 鉴于其他主要市场(如美国)可能存在估值过高风险,全球基金经理正在将部分资金重新配置到被低估的中国市场,寻求多元化和潜在更高回报。 - 结构性改革预期: 尽管经济面临挑战,但市场对中国政府深化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长期努力仍抱有一定期待,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基于未来潜力的叙事。 这种“脱节式”反弹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经济策略有何潜在影响? 特朗普政府历来关注贸易逆差和市场准入,中国股市的韧性可能带来以下影响: - 谈判筹码的变化: 中国股市的强劲表现可能被北京视为其经济韧性的体现,从而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或技术谈判中增强其立场,使其更不愿做出重大让步。 - “脱钩”策略的复杂化: 如果中国股市持续吸引全球资本,将使得特朗普政府推动“经济脱钩”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因为资本市场仍是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策压力的转向: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重心从单纯的市场表现转向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例如透明度、数据安全或公平竞争环境,以寻找新的施压点。 - 国内政治叙事: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利用中国经济数据与股市表现的差异,强调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以支持其国内政治叙事,即使股市上涨。 投资者如何在这种经济基本面与市场情绪脱节的环境中识别真正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投资者需要采取更具辨识度和策略性的方法: - 关注结构性增长领域: 识别那些能够受益于中国长期战略(如技术自主、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消费升级中的特定小众市场)的行业和企业,这些领域可能受宏观经济短期波动影响较小。 - 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 严格筛选那些具备强大护城河、稳健现金流和清晰盈利模式的公司,而非仅仅追逐市场热点。避免依赖纯粹的宏观叙事。 - 警惕短期政策驱动: 区分由政府短期刺激或“国家队”干预带来的反弹与由企业内生增长驱动的价值创造,避免盲目追高。 - 风险管理与多元化: 在配置中国资产时,必须考虑其特有的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数据透明度问题,通过多元化投资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来平衡潜在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