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持有英特尔、台积电、美光和三星的股权——此举树立了危险的先例

新闻要点
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将其《芯片法案》的部分拨款转换为英特尔、台积电、美光和三星等领先半导体公司的股权。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提出了这一“不接受就拉倒”的提议,旨在让美国政府而非仅仅纳税人从其提供的资金中“分一杯羹”。这些股权将是不带投票权的,但该倡议得到了特朗普总统和参议员伯尼·桑德斯的支持,后者认为纳税人不应向盈利丰厚的大公司提供免费的企业福利。 此举虽有其逻辑,但也引发了关于政府所有权可能开创危险先例的担忧。尽管是无投票权股份,但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仍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如关税政策)对持股公司的战略和决策施加直接影响。此外,在《芯片法案》实施三年后改变资助条款,可能会使得芯片制造商未来对寻求美国政府资助持谨慎态度,即使是英特尔这样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也可能重新评估。
背景介绍
三年前,即2022年8月,时任总统乔·拜登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简称《芯片法案》)。该法案授权联邦政府提供拨款,旨在鼓励美国本土半导体芯片制造,并推动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超过520亿美元的资金被预留用于支持美国芯片制造工厂的建设和/或扩建,以及先进半导体研发。 尽管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在今年3月的国情咨文中称《芯片法案》“非常糟糕”,并鼓励立法者撤销该计划,但其立场可能已随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的提议而改变。历史上的政府股权投资(如TARP或疫情期间对航空公司的援助)通常与经济不稳定时期相关,且旨在稳定市场,而非以营利为目的。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为何突然改变对《芯片法案》的态度,从最初的谴责转向要求股权? - 这种转变可能反映了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虽然特朗普总统最初将该法案视为前任政府的遗产而批评,但其核心目标——增强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与“美国优先”的经济民族主义议程高度契合。 - 要求股权不仅能为纳税人提供“回报”,也能赋予政府更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潜在影响力,即使是无投票权股份。这使得政府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关键战略产业的价值创造中,同时在政治上更容易向选民交代。 - 这也可能是在利用现有法律框架,将其转化为符合本届政府更积极干预市场理念的工具,而非从头制定新法案,从而提高政策推行的效率。 政府持有芯片公司股权,即使是无投票权,将如何实质性地改变行业动态和企业自主性? - 尽管没有投票权,但政府作为主要股东和关键监管者,其存在本身就可能构成一种“软干预”。公司在制定战略、投资决策甚至国际合作时,会更审慎地考虑政府的潜在立场和国家利益。 - 这可能导致政府在某些“非正式”场合对企业施加压力,以符合其更广泛的国家安全或经济目标。例如,在关键技术出口、供应链布局或与特定国家合作方面,政府的隐性影响力可能远超其持股比例。 - 这种模式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国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的担忧,从而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合作与竞争格局,甚至促使其他国家效仿,以股权换补贴,进一步碎片化全球供应链。 这种“以股权换补贴”模式对创新生态系统和资本市场信心有何长期影响? - 短期内,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尤其是在建厂成本高昂的背景下,这可能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选项。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能抑制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因为它模糊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增加了政策不确定性。 - 创新生态系统可能因此变得更加“国家导向”,企业在追求技术突破时,可能会优先考虑符合政府战略方向的项目,而非纯粹的市场需求。这既可能加速某些领域的突破,也可能导致资源错配或创新活力下降。 -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政府作为股东的介入,无论是否具有投票权,都可能被视为一种额外的政治风险。这可能影响投资者对相关公司的估值模型,特别是如果政府的介入被认为是为了追求非商业目标,从而损害股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