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公司投资20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厂,应对特朗普250%的药品关税威胁

新闻要点
强生公司宣布在北卡罗来纳州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一家新工厂,以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高达250%的进口药品关税威胁。此举旨在扩大其国内生产能力。 强生加入了礼来和阿斯利康等其他制药巨头的行列,这些公司也承诺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大美国的制造业务。强生与东京的合同药物开发商富士胶片生物科技签订了为期10年的协议,将在北卡罗来纳州霍利斯普林斯的工厂创造约120个新就业岗位。 特朗普总统概述了分阶段实施药品关税的计划,初始关税较低,18个月内升至150%,最终可能达到250%。虽然此前曾威胁普遍实施高关税,但美国最近与欧盟达成协议,将欧盟进口药品的关税上限设定为15%,其中欧洲的仿制药将享受接近零关税,品牌药则适用15%的税率。
背景介绍
2025年,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在其连任后的任期内,继续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旨在通过关税和其他保护主义措施,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并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在制药行业,这一政策尤为突出,因为药物生产的海外依赖被视为国家安全问题。 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启动了《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调查,该条款允许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征收关税。此次调查旨在评估美国对外国药品制造的依赖是否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最高达250%的关税,旨在迫使制药公司将生产迁回美国国内。
深度 AI 洞察
特朗普政府对药品征收关税的真实战略目标是什么? - 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家安全,但深层目标可能更为复杂,具有多重考量: - 供应链韧性与国家安全: 疫情期间,美国对海外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高额关税旨在强制性地将关键药品生产回流,以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或地缘政治冲突。 - 谈判筹码: 关税威胁常常被用作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筹码,正如与欧盟达成15%关税上限的协议所显示的那样。这使得美国能够在避免全面贸易战的同时,达到部分保护主义目的。 - 就业与政治资本: 国内制造业的扩张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具有显著的政治和经济宣传价值。 - 药品定价: 减少对廉价进口药品的依赖,可能会间接支撑国内制药企业更高的定价,尽管这与降低药品价格的民意诉求可能存在矛盾。 这些关税和国内投资将如何重塑全球制药供应链和商业模式? - 全球化向区域化或本土化转变:制药公司将被迫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足迹,增加在主要消费市场(如美国)的产能,以规避关税风险。 - 成本结构变化:国内生产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这可能导致美国市场的药品价格上涨,或迫使制药商寻求自动化和技术创新来抵消部分成本。 - CDMO(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的崛起:拥有美国本土生产能力的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将受益,因为制药巨头可能会外包部分增量生产需求。 - 研发与生产的联动:未来,制药公司可能会更紧密地整合研发与生产环节,以优化供应链,特别是在生物制剂和先进疗法等领域。 投资者应关注哪些潜在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 投资机会: - 美国本土CDMOs: 那些在美国拥有或正在建设大规模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生产设施的公司,将看到需求激增。 - 工业地产与建筑服务: 厂房建设将带动相关工业地产开发商和工程建筑公司的业务增长。 - 自动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提供商: 随着制药公司寻求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对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增加。 - 风险: - 依赖进口的制药公司: 那些严重依赖海外低成本生产基地的公司,若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将面临利润率受损和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 - 消费者药品价格上涨: 如果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可能引发政治反弹和新的价格控制压力。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的波动性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变化,将持续为制药公司的长期规划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