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Fin LogoSentiFin

强生在药物关税威胁下承诺投资20亿美元扩建美国制造业

北美
来源: Benzinga.com发布时间: 2025/08/22 20:28:01 (北京时间)
强生
制药业
美国制造业
关税政策
供应链重塑
强生在药物关税威胁下承诺投资20亿美元扩建美国制造业

新闻要点

强生公司宣布将投资20亿美元扩建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设施,以应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潜在药品进口关税。此举旨在加强其在美国的制造业务,并效仿礼来和阿斯利康等其他主要制药公司的类似行动。 拟议中的关税可能逐步提高,最终可能达到250%,这促使主要制药商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强生已与富士胶片生物技术公司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协议,以扩建其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设施,预计将创造约120个新工作岗位。该公司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更多在美国的扩建计划,包括在未来四年内将美国投资增加25%至超过550亿美元。 除了强生,百健公司也宣布将额外投资20亿美元,用于扩建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园区的生产基地。阿斯利康则计划到2030年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包括在弗吉尼亚州新建一家专注于代谢和减肥药物的工厂,目标是到2030年其800亿美元的预计收入中有一半来自美国市场。

背景介绍

特朗普政府已提出对进口药品征收最高达250%的关税,旨在刺激美国国内的药品生产,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此举与特朗普总统在2024年连任后继续推行的“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政策相吻合。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激励企业将生产迁回美国,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并强化国家经济安全。 制药行业以其复杂的全球供应链而闻名,许多主要药企在海外设有生产设施,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更宽松的监管环境。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凸显出供应链脆弱性之后,迫使这些公司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布局。

深度 AI 洞察

除了刺激国内制造,250%的激进关税背后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经济和战略驱动因素? - 关税可能被用作一种强硬的谈判策略,旨在迫使制药公司在美国境内进行大幅投资,而不仅仅是轻微调整。 - 这也可能是强化国家安全和应对未来大流行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确保关键药物供应链的国内化来减少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脆弱性。 - 长期来看,通过减少对廉价进口药品的依赖,政府可能试图重新获得对药品定价的更大控制权,尽管这可能短期内提高消费者成本,但目标是提升国内议价能力。 这些关税将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主要制药公司的竞争格局和长期投资策略? - 制药公司可能会被迫采取“双轨制”供应链策略,即一套针对美国市场、一套针对国际市场,这将增加运营复杂性和成本。 - 这可能导致制药行业内部出现一波并购潮,目标是收购具有现有美国制造能力或研发平台的小型公司,以加速合规并降低风险。 - 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地理位置也可能受到影响,更多资源将倾向于在美国境内配置,以确保从早期阶段就与国内生产流程保持一致。 对于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和制药创新,这些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带来哪些不那么明显的风险或意想不到的后果? - 尽管旨在降低成本,但国内生产的增加和缺乏国际竞争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药品价格,加剧医疗保健的可负担性危机。 - 国际贸易伙伴可能会采取报复性关税,损害美国制药公司的出口市场,从而抵消国内投资的一些经济效益。 - 限制全球供应链和研发合作可能减缓新药的发现和开发速度,尤其是在需要国际协作才能取得突破的复杂疾病领域。